Posts tagged ‘農業發展’

放映 Screenings|《鐵怒沿線》系列於日本東京放映 Raging Land Series In Japan

 鐵怒沿線》系列於日本東京放映 Raging Land Series In Japan

HomeMainPc

1.《山形國際紀錄片電影節》主辦單位將在2014年11月,於日本東京放映去年影展的影片,其中包括《鐵怒沿線-三谷》於11/19及11/29放映。

“Raging Land 3: Three Valleys" will be shown in “Documentary Dream Show – Yamagata in Tokyo 2014″


詳情 Details:
http://www.cinematrix.jp/dds2014/
http://www.ks-cinema.com/movie/yamagata2014/

【ドキュメンタリー・ドリーム・ショー2014の上映作品情報その7】

昨年のヤマガタでアジア千波万波 奨励賞を受賞した、上映時間5時間を超える話題作『怒れる沿線:三谷(さんや)』。

『怒れる沿線:三谷(さんや)』 
Raging Land 3: Three Valleys

threevalleys

★YIDFF2013 アジア千波万波 奨励賞
香港/2011/広東語/カラー/Blu-ray/310分
監督:陳彦楷(チャン・インカイ)、菜園村の人々

with English subtitles

高速鉄道建設予定地の菜園村で、住民や支援者らの反対運動を撮影してきた3部作の最終章。力で村を破壊する権力に対峙する人々の闘いを克明に記録する。

Date and Time:
2014/11/19 11:00
2014/11/29 12:30

Venue:
k’s cinema
〒160-0022 東京都新宿区新宿3丁目35-13 3F
TEL:03-3352-2471
FAX:03-3352-2472

============

2.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及《鐵怒沿線—蓽路藍縷》放映
Screening of “Raging Land 1 : A Record of Choi Yuen Village" and
Raging Land 2 : Breaking new ground through Thorns and Thistles

Date and Time:
2014/11/21 17:00

Venue:
Irregular Rhythm Asylum
160-0022 東京都新宿区新宿1-30-12-302
1-30-12-302 Shinjuku, Shinjuku-ku Tokyo, 160-0022 Japan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
Raging Land : A Record of Choi Yuen Village

web03

製作:影行者、菜園村支援組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廣東話.中英文字幕
2009 / 香港 / DVD / 80分鐘 / 彩色
二O一O年夏

Produced By : v-artivist, Supporting Group of Choi Yuen Village
In Cantonese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2009 / Hong Kong / DVD / 80min / Colour
Summer, 2010

這是一條關於菜園村的片子,紀錄了O九年夏秋之間村民的生活。生活,眨時加進了每星期的村民大會及導賞團,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還有疑幻似真的政府 諮詢 會。眨時,要將自己前半生的歷史,甚至生活的意義展現出來。眨時,大眾市民認為反拆遷抗爭只是為錢的死結被少少鬆開。眨時,「農業」這兩個字少少出現在香 港人的眼前。(之後反高鐵抗爭、包圍立法會...)

不是最後,高鐵是要蓋了。一O年春夏之間,村民正在自己找地、買地、和政府周旋復耕的屋牌,重建家園,一切自己落手落腳。外面的人還以為大家拿了大錢,而且政府還會一手包辦買地起屋!?辛辛苦苦,為的是保持原有耕住合一、大家庭社區、老有所養、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村民這份對生活及土地的感情由什麼來承載?

This is a film about Choi Yuen Village which recorded villagers’ life between summer and autumn in 2009. New elements are slipping into their lives: meetings every week, guided tours with many visitors pouring into the village, petitions, demonstrations and government consultations which genuineness is in doubt. All of a sudden they need to tell “stories” of their life in the village of the past fifty years, and also the meaning of their life. The ever fixed conception of fiercer demonstration equals to wanting more money seems shakened. The long lost phrase “agriculture” also reappeared in the eyes of Hong Kong people. (After the end of the timeline shown in this film follows the climax of the anti-expressrail movement around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Sadder still, the building of the expressrail is on the move. Between spring and summer in 2010, villagers move towards rebuilding the village with great difficulty. They face soaring land prices finding a new place for the village, they need to negotiate with the government everyday to try to get the license of rebuilding their home. Buying land, planning, building of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of farm product are all problems villagers need to solve on their own. Public now have a false percep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given them a huge sum of compensation and has planned everything for them. All their efforts from insisting on not leaving to rebuilding their homes are to live the way they want and protect their living standard. They want to live and farm in the same place, they want to live with their extended family, they want to live with their pets, they want their elderly to have a better live.

What is going to bear the weight of this passion to life and to the land?

————————————————

鐵怒沿線—蓽路藍縷
Raging Land: Breaking new ground through Thorns and Thistles

 web02

製作: 影行者、菜園村支援組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廣東話、中英文字幕
2010/香港/DVD/120分鐘/彩色
二0一一夏

Produced By: v-artivist, Supporting Group of Choi Yuen Village
In Canto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2010/Hong Kong/DVD/120min/Colour
Summer,2011

建高鐵,拆菜園,O九年村民經過經歷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引發反高鐵抗爭、包圍立法會,滿懷希望「不遷不拆」。一O年初春,高鐵撥款還是通過了。農 曆新年,村民都在大小會議中一起渡過,問題來了:是繼續堅持不遷不拆?或轉向其他選擇?輾轉反側,瞻前顧後,最後痛下決定:規劃新村,農業復耕!

三月,菜園村生態社區營造工作室開始運作,村民和支援者四處尋覓適合建村的土地。期間,抗爭仍沒完沒了--耕了大半生的田,政府卻要你人證明自己是 個農夫才發復耕牌,不發復耕牌,又不可以建屋……外面的人還以為大家賺了大錢,甚至還以為政府已一手包辦買地起屋!?村民有苦自己知,甜酸苦辣、進退維 谷、忑忑忐忐,為的是保持原有耕住合一、大家庭社區、老有所養、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

O九沒有花開的龍眼,於一零年果實纍纍。在這艱難的日子,什麼讓村民可以一起走下去?

Choi Yuen Village, a village threatened by the Expressrail. In 2009 villagers went through countless demonstrations and petitions, which triggered the Anti-expressrail movement at the end of 2009. Thousands of citizens surrounded the Legco to stop the budget from passing; all villagers only wanted their village to survive. In early spring 2010, the budget finally passed. The following Chinese New Year was not easy for the villagers, they had to decide whether they want to abandon the old village or not. At last, they come to the conclusion to accept the offer of land rehabilitation scheme and rebuild a new village together.

In March, Choi Yuen Eco-community Building Studio was founded in assistance of building of the new village. Villagers and volunteers went on searching for land in Pat Heung together. For the time being, the struggle was not over, villagers still need to fight for the qualification of the rehabilitation scheme, which meant they needed to prove they are farmers. Finding of new land, planning the future new village together, all needed the hard work of the villagers. People in the general public still misunderstood the situation of the villagers, always thought they got a lot of compensation, the government would
buy the land and build the new village for them, etc. All these bitter-sweet moments, all the hardship and quarrels and all the
emotions of the villagers, they were all in for continuing their original life style.

The Longan Trees that didn’t bear any fruits in 2009 blossomed and fruited lavishly in 2010. In this difficult time, what can keep villagers go together all the way long?

放映|《鐵怒沿線-三谷》將在台灣高雄於【逆棲】展覽期間放映

《鐵怒沿線-三谷》將在台灣高雄於【逆棲】展覽期間放映

1002678_995815457111314_626190582230328542_n

【逆棲-都市邊緣中的對話與重建 香港 大阪 台灣 三地聯展 高雄巡迴展系列活動】

Reverse Niche – Dialogue and Rebuilding at the City’s Edge An exhibition in Hong Kong, Osaka and Taiwan Event Schedule

展覽地點 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
展覽開幕 11.7 2:00 PM
展覽期程 2014.11.7-11.29

展覽活動Event Schedule:
一 、11/9 藝術家座談會 Artists Talk(中日翻譯)

時間Time : 11/9 (Sun.) 14:00~17:00
地點Venue:高雄 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
柯念璞 Ko Nien-pu(策展人 Curator)

講者 Speakers:
李俊峰 Lee Chun Fung
(香港活化廳成員 /藝術家 Hong Kong / Woofer Ten / Artist )

上田假奈代 Kanayo Ueda
(日本ココルーム成員 /藝術家 Osaka / Coco room / Artist )

倪祥 Ni Hsiang
( 高雄台灣影音展演藝術產業工會成員Taiwan Kaohsiung / Taiwan Studio, Exhibition and Arts Labor Union / Artist )

與談人Guests:
高俊宏Kao,Jun-Honn (藝術家 Artist)
葉振宇Yeh, Chen-Yu(料理最前線成員, 藝術家 Cooking at the Frontline ,Artist )

二、 11/15 (Sat.) 「人核聯盟:諸眾網絡東亞篇-東亞的藝術行動化」座談會 Talk(中日翻譯)

時間Time : 11/15 (Sat.) 14:00
地點Venue:高雄 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

講者Speaker:江上賢一郎 Kenichiro Egami(日本/獨立研究者 Independent researcher)
主持:柯念璞 Ko Nien-pu(策展人 Curator)

三 、11/16 (Sun.) 《鐵怒沿線-三谷》紀錄片播放 Filming Event

web05
時間Time : 11/16 (Sun.) 12:00
地點Venue:高雄 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

映後座談 Talk:
講者Speaker:陳彥楷 Benny Chan (香港紀錄⽚工作者)
與談人 Guest: 陳劍青 Chan,Kim Ching(香港本土研究社研究員、地理學者)

電影內容 About:
片名:《鐵怒沿線-三谷》
製作:菜園村支援組、影行者
拍攝剪接:陳彥楷
語言:廣東話/中英文字幕
2012/香港/DV/310分鐘/彩色

2010年香港反高鐵護菜園一役後,菜園村的命運如何?當日萬人站出來為菜園村抗爭,立法會通過高鐵撥款後,抗爭彷彿告一段落,但菜園村村民的抗爭其實尚未完結,而是轉上了自力搬村的艱辛路上。2011年,在爭取復耕牌以可在自購農地上建屋的的半年中,村民同時開始新村的規劃,要不要有馬路,誰住在誰旁邊,誰住在這誰住在那,由村頭到村尾,每間屋的設計,污水的處理,自有地、農地與公家地的比例等等等,一蓋集體討論決定。

同時間,政府宣佈村民十一月要離開。另一方面,因自購土地相關路權的問題,村民擔心即使買了地卻未能可以通往起屋而躊躇。時間逼切,這是團結的機 會,亦有潰散的危機,踏入十一月,政府開始進場拆屋,村民開始了每日巡守、阻擋怪手,爭取先建後搬的日子。直到2011年5月,菜園村村民離開住了幾十年 的家園,搬到自購農地上的臨時屋,繼續自力建村的路途。是甚麼讓村民面對重重難關,仍然堅持、團結,沒有被擊潰?眼下新界東北村落形勢日益險峻,菜園村的經驗,示範了自主搬村,亦告訴我們真實的抗爭的漫長,一切仍需繼續關注。

四 、11/23 (Sun.) 黃耀雄 「城市之島生存之道 」+ 譯之藝「微薄之力拔傷心 」

時間Time : 11/23 (Sun.) 12:00
地點Venue:高雄 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

講者Speakers: 黃耀雄、譯之藝

五 11/09 (Sun.) 11/22 (Sat.) 11/23 (Sun.)「該死填心卡之不死心還在(占卜活動) 」「該死填心卡之江洋大盜(占卜活動) 」「 該死填心卡之不問愛情(占卜活動) 」

時間Time : 11/09 (Sun.) 11/22 (Sat.) 11/23 (Sun.) 14:00
地點Venue:高雄 駁二藝術特區B6倉庫
藝術家Artist:徐敏思 Hsu,Min-Szu

[非原居生活]裝置展: 系列二 坪輋村民 小朋

新界東北, 有農田,有大自然, 是糧倉,也孕育了對生命很有感覺的村民。[非原居生活]裝置展: 系列, 將介紹四位參與[原地.踏步  新界東北藝術展]的村民: 財哥、權哥、小朋和阿繁。透過這些直觀極強的裝置藝術作品, 大家可以體會到, 什麼叫[藝術源於生活]。

放映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 土地週浸大站

時間| 23/1(四)(18:00-20:00)
嘉賓| 菜園村村民 陳凱珊
地點| 邵逸夫樓 401室 (舊校common room)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03091169894447

https://fbcdn-sphotos-e-a.akamaihd.net/hphotos-ak-frc3/q71/s720x720/1474368_10151950441127872_1542043587_n.jpg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 製作:影行者、菜園村支援組 | 語言:廣東話,中文字幕 | 2009 / 香港 / DVD / 80分鐘 / 彩色

電影簡介:這是一條關於菜園村的片子,紀錄了O九年夏秋之間村民的生活。生活,眨時加進了每星期的村民大會及導賞團,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還有疑幻似真的政府諮詢會。眨時,要將自己前半生的歷史,甚至生 活的意義展現出來。眨時,大眾市民認為反拆遷抗爭只是為錢的死結被少少鬆開。眨時,「農業」這兩個字少少出現在香港人的眼前。(之後反高鐵抗爭、包圍立法會等)

不是最後,高鐵是要蓋了。一O年春夏之間,村民正在自己找地、買地、和政府周旋復耕的屋牌,重建家園,一切自己落手落腳。外面的人還以為大家拿了大錢,而且政府還會一手包辦買地起屋!?辛辛苦苦,為的是保持原有耕住合一、大家庭社區、老有所養、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村民這份對生活及土地的感情由什麼來承載?

鳴謝:菜園村村民、菜園村關注組

放映 Screenings|菜園村紀錄片放映 “Raging Land 1 and 3″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及《鐵怒沿線-三谷》將於《原地.踏步 新界東北藝術展》放映:

“Raging Land 1:A Record of Choi Yuen Village and “Raging Land 3:Three Valleys” will be screened in the “Dances with the green"(An Exhibition on the northeastern New Territories by 新界東北 style X emptyscape X villagers and friends):

program2-950x785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Raging Land 1:A Record of Choi Yuen Village”

影片簡介 / About >>
日期/Date:2014/1/19
時間/Time:18:45
地點/Venue:香港城市大學 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
Run Run Shaw Creative Media Centr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地圖/Map >>

《鐵怒沿線-三谷》“Raging Land 3:Three Valleys”

影片簡介 / About >>
日期/Date:2014/2/16
時間/Time:15:00
地點/Venue:香港城市大學 邵逸夫創意媒體中心
Run Run Shaw Creative Media Centre, City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地圖/Map >>

《原地.踏步 新界東北藝術展》其他活動:
“Dances with the green" details:
http://hknent.com/dances-with-the-green/

新界東北是香港的桃花源。

風吹皺一池春水,魚兒難得糊塗。夕陽染紅花,曲徑通幽,良田美池,坎煙有人家。學子復耕,村民燒烤為樂,果園木廠,藝術留住年華。

回歸以後,從囍帖街到新界東北發展,不分城市與鄉郊,迫遷故事無日無之。昧於地小人多的迷思,那裡有土地,那裡有推土機。市區重建,地積比率有價,搗毀唐樓,侵吞街道,興建幾十層高平台大廈,利潤翻了幾翻,受苦的是無家可歸的舊區遺民。昔日,鄉郊挾住交通不便,尚有呼吸空間,山城仍尋到淨土。還記得香江八景甲天下,盧吉道獨佔其二。如今古宅改建酒店,晨運客與自由行爭路,從此山頂不再寧靜。哪怕地處邊陲,養活幾代香港人的新界東北同樣難逃被規劃之命運。錯在它的位置靠近內地,冠以新市鎮的名目,掩飾中港融合的真相。

城市人窮盡一生,營營役役,換來只有買不起的樓價。街道被殺死,出入家門,隧道接鐵路,天橋駁商場。我們等不到下一代,孩子便已忘記夏天下雨,不知道天空是藍色。我們付出的代價還不夠多嗎?活在當下,生活貴乎有得揀。農民選擇耕種,漁民選擇捕魚,原住民選擇留守祖屋,長者選擇最後棲息地。新界東北村民選擇不遷不拆,選擇過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一動不如一靜,如其飛象過河,毀家滅村,盲搶農地,破壞生態。不如原地踏步,不進亦不退,道法自然,嚐一口新鮮有機的蔬菜。

新界東北有難,八方支援。我們是來自不同界別的藝術工作者,同樣是香港人,熱愛香港。我們決定站出來,為弱勢發聲。我們只懂藝術,手上沒有抗爭的武器,背後沒有政黨組織支持。我們相信,活在文明時代,生活有無限可能。怎麼發展就只有眼前的單一?藝術難擋推土機,卻有撼動心靈的力量,呼喚大家張開眼睛,反思新界東北發展模式。

東北藝術展開幕禮將於一月十八日傍晚舉行, 開幕禮詳細節目容後公佈.

http://hknent.com/dances-with-the-green/

Ripples spread across the pond in a spring breeze, and the fish are blissfully unaware. In the setting sun that colours the flowers red, one treads down a winding path, past verdant fields and ponds, and sees smoke rising from homes preparing dinner. In the the peach blossom land of the northeast, students pick up farming and villagers enjoy barbecue; in the fruit garden and timber factory, art keeps the old days alive.

After the handover, as the iron tower looms, the pigeons fled, the streams dried up, and development reverted to slavery. Value-adding becomes an endless pursuit. Entire lives are exhausted in a cubicle room where every meal is seasoned by dust. Passage into and out of one’s home are invariably tunnels and railways, overpasses and shopping malls. Our children are trained in six tongues and six arts, yet know not rain falls in summer or that the sky is blue. Have we not paid enough for development?

Driven blindly by limited land and a booming populace, where land is bulldozers follow. Redevelopment of old districts puts a price on plot ratio, and dismal cries from innocents are heard everywhere. In the old days, being inaccessible the countryside was spared some breathing room; unspoiled locations could still be found. Alas! Among the eight scenic sights of Hong Kong the Bowrington Canal was filled in ages past; the two flyovers on Lugard Road afford a visit to the clouds or a panoramic view of the Victoria Harbour. Along the winding path mansions and their surrounding greenery are turned into hotels; footpaths were replaced by driveways.

Bulldozers run amok, disrupting rustic peace. The ground shook in Ngau Tam Mei, where wells dried and the fish died. A man-made beach planned for Lung Mei is bound to devastate the marine ecology there. The country park is ceded to residential purposes. The northeast of Hong Kong, though remote, is where generations of locals thrived; its closeness to the mainland has nevertheless made it a victim of development plans.

Life of today is treasured for choices allowed. Farmers may choose to farm, fisher folk to fish, indigenous residents to stay in their ancestral homes, and the elderly to pick a final resting place. The villagers of the northeast choose to stay and live a life on what nature provides. Why destroy homes, demolish farms, devastate the ecology? Let things stay how they were, the way of the nature, and take pleasure in organic vegetables.

We are a group of artists who have various backgrounds. But all of us are Hong Kongers who cherish the city we are living in and We decided to stand out and voice for the voiceless. We are not armed with weapons; we just want to preserve the last green fields in Hong Kong by art. We believe that art cannot stop bulldozers from destroying the land, but it can awaken our hearts, open our eyes, giving us a chance to reflect on the mode of development in the northeastern New Territories.

Artists
• John Choy 蔡旭威
• Ho Ka Ho 何家豪
• Alfred Ko Chi Keung 高志強
• Stella So 蘇敏怡
• Leon Suen Shu Kwan 孫樹坤
• Tai Ngai Lung 戴毅龍
• Ducky Tse 謝至德
• Tse Pak Chai 謝柏齊
• Manson Wong 黃凱晉
• Yeung Hung 楊虹
• Kenny Yung 容學勤

Installations
• Cheung Kwai Choi 張貴財
• Jason Lam Chi Fai 林志輝
• Siu Pang 小朋
• Rosabella Tai Sau Wai 戴秀慧
• Tsang Fan Hong 曾繁康
• Sampson Wong Yu Hin 黃宇軒
• Chi Kee Timber Yard 志記鎅木廠
• Hong Kong Urban Laboratory 香港城市研究室

Film Screening
• Fredie Chan 陳浩倫
• Today Video production 土地影像製作
• v-artivist 影行者

Stella_map2MAP:

放映延伸閱讀|菜園村:我們的困境

《鐵怒沿線-三谷》第十一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放映延伸閱讀

菜園村:我們的困境

文/賀克

編按:菜園村的抗爭,在內地與台灣也引起不少的關注,而各地也有發生拆的情況。彼此間有沒有可借鑒,互相啟發的地方?在其他地方的運動參與 者看來, 菜園村的抗爭是怎樣一回事?又引起什麼思考?為此,《三谷》放映小組邀請了一位參與很多拆遷抗爭運動的台灣朋友寫了這篇文章。文章並不是要建立一個整全的 對菜園村抗爭運動的評論,而是點出菜園村帶出的幾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以及與台灣拆遷情況之間,可相較及不可相較的地方。(文中副題為編輯所加)

 

  菜園村幾部紀錄片在臺灣都曾博得熱烈歡迎,菜園村的遭遇、抗爭抉擇、策略形象等,也深為臺灣的都市與土地運動所同理或嚮往。但我們做為實踐者必須掀開情感的魅惑。就因為看到彼此類似的狀況,更該穿越表面的抽象的相似,我們雖該互助,彼此卻也可能有矛盾關係。
  這是「我們的困境」。我們各自的遭遇,可能是彼此的困境,然而「我們」也是可疑的存在。語言總是很引誘,如自由,如人權,如政府暴力警察暴力或迫遷,但對語境做區別才有助於消除團結的障礙。

港台土地運動

  歷史的看,港、台確實值得互訪。例如一九九四、九五年之際,港英政權清拆天台屋(類似頂樓違建)的「滾石行動」,不僅引爆抗爭,也替後來的運動培育 了種子;臺北市的陳水扁政權於一九九七年清拆「康樂里」1的事件,則幾乎是往後抗爭運動必取的經驗。當然也可能是我們視野狹隘,所以只有單向度經驗可循。 不過更重要的是,我們既然發覺某些歷史時點的接近,就更要看見歷史事實不是線性的而是迂迴的。比如台北在二○○三左右,因為運動動員,出現了第一個依據 「文化資產保存法」保護的「違章建築聚落」2,但○四年的香港政策卻仍然保守,「利東街」街坊僅是提出文化訴求都很困難。時間的接近,不能比擬為同一社會 構造,也不能以相同歷史階段來進行抽象思考。因此,二○一○,抗爭兩年的菜園村已經談妥了集體遷村,但一三年的臺灣受迫遷戶反而被逼死了人;臺北的華光社 區已經搬遷完畢3、居民被政府控告的負債纍纍,被臺灣大學所控告臺北紹興社區4也還在校方訴訟與安置的曖昧態度中不見未來。彼此的策略或可學習,但兩地社 會可分出誰較進步嗎?

  許多現象確實相似,在菜園村,村民遇到了政策黑箱。黑箱基本是現代政治本質性的問題。所謂法治就是分層負責、各自亦無真正職責,切割總體問題,受影 響者於是被分散到不同的黑洞、迷宮。香港會寄英文信給不大識字的街坊,台灣政府也會猛寄公文、出庭通知,給不識字的老人。真正的官僚就是如此,他告知你他 的行為即真理,但這行為只是結果,而重要的是原因。可是官僚有警察護航,不只警察,菜園村被拆時,村民與「關注組」都遇到「保全人員」的勢力,產生衝突 時,警方不但袖手旁觀,甚而將抗爭者由原告轉為被告;前些陣子臺灣的苑裡反風車5也是如此。還有更多相似性,在菜園村議題擴大為「反高鐵」的時間裡,香港 抗爭者採取了擴及五個區的多次「苦行」6,而這與臺灣的「樂生7苦行」一樣,都師法二○○五年南韓群眾在香港的反WTO運動中所展示的方案。更不用說媒體 錯誤報導、抹黑,甚至來自官方刻意輸出特定文案以誘導大眾認知,都是當前社會如何運作的議題。

新界原居民制度掌控菜園村未來

  菜園村事件之初的二○○八年,香港政府直接發佈「深廣鐵路」規劃,「菜園村」居民被動察覺,高鐵規劃「人為的」挑上「非原居民」區域、避開新界「原 居民」的土地(無論是有人居住的村落,或早已閒置的倉儲區)。這基本上提醒了我們運動可能的侷限,因為規劃方案、技術方法、政策正當性,凡客觀的與理性的 都基本上是假問題、從屬於權力鬥爭。社會運動雖反映著政策科學之荒謬,可是社會運動卻也時而要求程序正義與法治化,這狀況可能意謂抗爭的無語、失語。

    香港新界的「原居民」意指西元一八九八年即英國殖民前就在本地生活的居民及其後裔,香港法律賦予原居民「丁權」,土地私有、不同於新界以外地方的土 地關係。其實「原居民」與否的問題已經點出菜園村事件真正的核心,而且表現了港、臺制度與社會脈絡的不同。不過港、台兩地都很容易將「重大公共工程建 設」、為了重大工程而產生的土地徵收爭議,批評為「富人的建設」,因此簡化了鬥爭的焦點。

  菜園村抗爭(至少在早期)也確實快速陷入危險的對決──政府(為了富人的政府)與受害者(被收地者)的對立關係。我們很容易指出政府決策之獨斷、議 員態度上的保皇,以及實行方式的粗糙,但如此論述卻也可能是偷懶的。雖然不否定此種論述方式的部份真實性,因為「原居民」與「非原居民」的對待方式差異很 大,包括非原居民的房屋易被判為寮屋(違章)。但之後我們會看到,菜園村遷村成功與否的最大阻力來是自於周圍有地權、有預備發展權的原居民聚落,因此,就 像政府不能以「政策」遮掩規劃的空間政治,抵抗者也無法僅以「政策」兩字概括自己的鬥爭對象。我們當然可以有分析依據,說政策規劃是配合丁屋發展的利益陰 謀,然而其核心未解的議題是新界特殊的土地私有制度,及受益於此制度的廣大新界居民。運動如何對抗此種制度?如何想像新的可能性?這同時也牽涉「人」。土 地問題在香港新界以非常嚴實的方式掌控了菜園村的未來,但制度是透過人的行為來實現的。

  香港政府向來拒絕為新界鄉村進行公共道路規劃,但另方面,即使菜園村自行購得土地、自行負擔重建費用、打算遷村了,卻又持續遇到原居民的反對,包括 開工被阻路,甚至必須公開聲明不參與所在地的村選舉。菜園村被高鐵政策與原居民雙面夾擊。尷尬的是,購地之後的菜園村算不算地主?有沒有土地私有權?我們 從政府發放「復耕牌」的說詞中發現,購地與遷村基本上沒有面對傳統的新界丁權體制,也就沒有解決它對菜園村的影響。雖然政府有條件的讓菜園村蓋屋,也使菜 園村居民必須將自己壓抑在新界原居民的身份之下、最低程度影響丁權受益者,以保障訴求的可接受度。

「強調個人居住經驗」的限制

  可惜的是,香港地權、土地政策的討論不在運動的主要論述中。但是從香港獨立媒體上的發文,或「影行者」影片中的某些敘事方式,則發現另些值得持續思 考的說故事方法。這些敘事方式與臺灣無論都市房地問題(包含違建拆遷、道路開闢)或農田問題,也有某種近似。此相似性亦可說是共同困境。港、臺的相似運動 都傾向於強調居民的生活模式,例如老年人習慣,並特別強調受影響地區的人們如何累積經驗。此類論述誠然與當前社會主要的運行模式形成了對抗,亦即挑戰做為 資本主義運基本架構的社會關係,但由於論述傾向於個人化,故同時突出了受害者的特殊性。

  菜園村有居民務農,或半務農,因而運動上會提到「居民長期的習慣」、住很久了,且要求外人必須要看見「居民如何在生活過程中累積經驗」,特別是人與 自然的經驗。我們在臺灣也見到,老舊住宅區的運動會強調老人居住在一樓的習慣、空間經驗、鄰里圈與人際關係等問題,農村則講種地的習慣與權力。這當然都有 一部份源於事實、源於可見的現象,但過於強調「個人」習慣、經驗,其結果就是導致我們無法解釋,那些同樣經歷了幾十年社會變遷,因而在歷史過程中離農、轉 入工業或商業等其餘勞動分工角色,以及已經入住高層樓房等的人們。這些人基本上是運動論述的遊說對象,是被要求「看見」受害者的外人們,但正是這些人,同 樣也是以一己之力,適應了生活的改變、自立更生,且就是政府政策的最大宗支持者。所謂的特殊個人習慣,涉及的是整個社會關係的不平衡、社會內在的不平等發 展,在港、台這樣的邊陲地區,更是為工業投資與資金移動所深深結構著的派生現象;因而個人問題,必須回到社會關係、社會變遷過程來討論。同時,既然運動者 強調人的經驗是累積的,是變動的,那麼拆遷之後自然也應能重新適應,包括「鄰里關係」、「建立情感」,也就無法完整合理化居民現況的絕對必要性。這是很矛 盾的,社會運動談公共,但是我們似乎都仍無能力重新定義「公共」,或讓自己定義的「公共」足以奪權,以至於面對資產階級世界觀下的「公共」壓力時,竟只能 強調個體價值。更進一步,在資本權力聚焦房地產的今天,多數人若有辦法獲得便宜房屋則也同樣不會甘於貸款成屋奴,那麼強調保護菜園村生活選擇的時候,又如 何面對那些更早就被「社會的」趨逐到高樓的人們?其中有誰會不願意腳可觸地?誰的生計又不曾出問題?這都是主流價值會提出的疑問,也是我們所寄望的聲援者 會有的疑問。

  我們當然理解菜園村民受到了傷害,而且確實做出了重大犧牲,這毋須懷疑。我也並非認為菜園村訴求於追求不同於現代資本主義所驅動的生活步調是不可取 的,但所謂個人問題必須放回總體的社會變遷來談,就此而言我們都很匱乏。菜園村後來的發展也見證了菜園村是否可遺世獨立的命題,農村運動不是鄉愁,但得避 免成為鄉愁。

「發展」與中國大陸的問題

  過簡的強調個人經驗並非良策,但在菜園村一連串的事件中,個人生活的層次,也確實因為「高鐵」而產生更廣大的連結,拉出了「反發展」的議題。這裡的 反發展特別指稱由於高鐵被定位為為了連接廣東與香港,直通西九龍,因此不但不對香港人提供額外服務、不提昇香港內部的交通品質,也被理解為制訂決策、通過 預算的香港政府、會正邁向附庸於中國大陸。菜園村事件爆發後沒多久,包括市區內如「大角咀」等同樣面臨拆遷。受影響者眾,因此,經過車資與時間的計算,誰 受惠於高鐵的問題就更可疑。受益者無正當性,於是二○○九年出現了聲勢浩大的「反高鐵大聯盟」運動、凝聚更多團體出來阻擋立法會撥款。我們必須說,個人因 公共工程拆遷而受損或受惠永遠是一體兩面,但是背後的「中國大陸」問題如何被理解與操作?則更是值得深刻探索的層面。

  因為稼接了「大陸問題」,使之與臺灣反拆遷運動、都市與土地運動所面對的「發展」議題不大相似。雖然台灣的運動論述也指責房地產發展背後有「陸資」 操控,但是臺灣社會運動論述採取的「反對發展主義」的說法,卻更為不精確。港、台因大陸問題雖也偶而被解讀為具有類似性,這也許和港、台兩地在全球經濟位 置中的變遷結果有關、與臺灣的統獨議題有關,但相較於香港高鐵的空間政治 較明確顯示港、陸的空間關係重新定位、區域空間再結構,反而臺灣的「陸資控訴法則」完全不能從資本本身做批評,也陷入真正的「社會運動反對發展」的誤讀、 淪為只是給「政商發展聯盟」套上新帽子,卻沒有詳細說明白控訴的究竟是什麼?並且,我們不能否認「發展」本就是眾人之願,連菜園村也期待發展,真正的問題 在於「發展」是否預設了線性模式、單一價值?如何重新定義發展?我們不僅需要解釋房地產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中的當今角色,更要嚴厲的要求自己對於資本主義 的未來做說明。

地權所屬對運動的影響

  菜園村及聯帶的反高鐵運動所引發的反對行為,其動員對象是全體,但危險的也是這個香港集體。身在臺灣我無法斷言反高鐵運動如何快速衰落,但二○一一 年基本已經消失。這裡有兩個不同向度,菜園村之於本地社會變遷與社會關係是其一,「港、陸」地緣關係與空間政治是其二,如果二者之間沒有有效釐清或區隔, 我們擔心任一者會由於另一者而失焦。例如反高鐵運動的衰敗是否會令人遺忘,菜園村最緊張的困難來自於新界原居民的房地產慾望。
  至於臺灣,各地區因為興建捷運8而引起的房屋傾斜,卻因為畏懼曝光後會減低地價,因此從未形成真正的團結。發展問題的真核心在於權力流動,我們都希望富裕,期待富裕,然而賺錢不等同於富裕或自主,因為我們手上金錢的價值高低具體操縱在別人手上。

  有意思的是,菜園村的集體決議是集體遷村,反而實際上並未阻礙「所謂的發展」,即上述港、陸空間關係之再結構。二○一○年初,菜園村與政府達成遷村 協議、集體登記領取賠償,並以農業復耕取得建屋牌照重建家園。同年秋天,立法會財委會通過高鐵撥款後,香港政府官員也曾確認將會依據農業復耕計劃批發牌 照,並委託法定機構鄉議局負責。這基本與臺灣的「不拆不遷」極為不同。由於臺灣的更具全面性的土地私有制,使得拆遷戶特別強調自己決定自己的土地與權力 9。臺灣的私有制導致容易陷入順法鬥爭10,訴求法律授與的權益,菜園村因為「非原居民」而沒有這樣的鬥爭工具,也就迴避這種危險。在臺灣,往往需要經歷 漫長時間的衝撞,居民們才有可能認清,原來自己早先要求的權力很可能與壓迫者源於同樣的權利想像;而臺灣的規劃專業者,許多也往往因為居民此種意識形態的 殘留,以至於不但不支持運動,還即刻地攻擊居民的語言、思想。但從菜園村的運動策略來看,令人興味的反而在於如何因應,運動之初就現身的丁屋問題?這並不 全然外在高鐵問題,而是從選址方式就已經暴露。

集體搬村的困難

  這裡就必須來談菜園村決定搬遷之後的事件發展。前面已經提到菜園村民承諾不參與村選舉,但是臺灣人更無法想像的,是遷村後遇到「路權」的尖銳、艱難 的困境,而且政府不能夠介入。雖然路權已在後來經過鄉議局公佈有匿名善心人出錢解決,誰想到還是被豎起鐵柱、阻礙開工。因為新界的特殊土地關係,即使「鄉 議局」代為介紹了元崗新村、大窩村附近土地,但買地之後,道路地主竟然可以要求菜園村交錢買路權、一再漲價,又可要求菜園新村把已經買到的土地畫出去給別 人當停車場,租金還歸對方。雖然運動之初控訴了香港政府沿用「港英」時期的居民分類政策、給予菜園村差別待遇,但是菜園村遷村運動似乎也在節節敗退中隱 忍、默認了這樣的分類政策,無法對抗路權爭議就是無法挑戰法律的分類。
  社會運動遇到了妥協的時刻,也是最艱苦的時刻。在種種因素下,二○一○年底,為了實現最大的團結,宣布集體遷村,嘗試創造非原居民遷村的首例。二○ 一○年一整年,菜園村,從膠著、對抗零星或大規模拆遷,到決定遷村,到選地買地,又到路權爭議,還有復耕牌的延宕,劇情反覆難耐。政府先承認確有遷村之 事,但在新村(甚至是臨時組合屋)完成前,卻非常苛刻的對待遷村的前置作業,而且持續在菜園舊村中東挖西敲、忽視菜園村已經願意協商的事實。政府不願意等 待,因此最好的做法就是製造菜園村的四分五裂,以消抵抗。新村未完成、無處去的現實,透過媒體變成了「領錢卻不願走」的黑函;臺灣人也很熟悉這把戲。究其 實,做為公共議題,香港政府應該要配合菜園村遷村的意願,因為村民沒有擋在政策前緣。香港市民也需要面對,因為菜園村甚至沒有要求分一塊「發展的大餅」。

於是運動轉化了。緊繃的抗爭使得菜園村民理解了自己不能夠成為環境的另一批加害者。在遷村的議題上,香港政府的後續「協助方式」等於零,這反過來突出了運動的正當性,可是我們仍要繼續思考這最後的村民方案。

開拓另類發展的可能

  早在一○年初,菜園村就開始了「有機、生態」的農業實驗,舉辦有機復耕工作坊、向香港居民推廣,甚至吸引了台灣相關社會運動、規劃界的關注。我們可以說,正是有機農業、集體工作、集體遷村等,菜園村遷村過程中發展出來的東西,號召了香港內、外的目光。

  菜園村以「自費遷村」的方式避開了搬遷抗爭中的補償、安置問題,理應避開了「私地主爭取自身權益」的這種理解方式。這是拆遷運動的重要成果。菜園村 雖然想要成為「非原居民」遷村的首例,但是菜園村村民並沒有要把非原居民拉抬到與「新界原居民」等同的地主位置。菜園村民成就了另一種與土地的關係。前面 我提到菜園村的遷村並未根本挑戰到丁權體制,可是,不容否認這樣的實踐軌跡賦予了菜園村極高的正當性,即使如此,搬遷後的私地主反撲,卻真實的見證了菜園 村運動的侷限。

  菜園村運動中,所謂「另類發展」、生活與生活的價值,使得菜園村成為實驗性的烏托邦,得以填充先前「反發展」論述的不足。菜園村集體決議所採行的參 與式民主方式(不同於台灣社會學界積極推廣的「審議式民主」,而是與臺灣基進規劃圈的「參與式規劃」11同一系譜)也使之具有實驗性、挑戰代議民主。菜園 村試圖藉由社會運動過程,擾動、建立新的社會關係,並重造空間關係、重建社群集體。但問題可能也就在這裡。烏托邦可以是獨立的嗎?甚至,有機、農業,就是 烏托邦嗎?當臺灣的規劃社群、社運社群也開始將目光「回到農村」,這頗值得深思。

  「原居民」極盡阻礙的過程,充分顯示了所謂菜園村重建運動自始至終都面對新界原居民勢力。最後,特別當舊村已拆完而居民已遷至新村,政府退場了,這 雖然一方面可說是菜園村開始擺脫政府政治的直接干擾,但另方面,也使得這場鬥爭的最後階段充分凸顯了菜園村面對的真正「政治」之所在、香港居民內部的社會 戰爭。當運動走上社會內部戰爭的階段、個別居民爭執的階段,政府就逃逸了,而政府權限後頭的經濟勢力的操控痕跡也就越容易隱身。

  菜園村的理念,無論是經濟與社會變遷議程上的理念,或者是政治與決策形式上的理念,也許表徵了新的想像力,但更多的問題有待我們面對與解決。甚至根本的,城市與農村於今的現代社會關係中還是二分的嗎?我們仍須持續探索與回答。(完)2013/11/12

1 當年清拆以建公園,即現台北市林森公園、康樂公園。

參考資料:《綠色推土機》作者:黃孫權

2 這裡指台北市寶藏巖,現已改成為國際藝術村。

3 位於台北市,政府為建華爾街、六本木為由而清拆。

4 位於台北市,台灣大學為收回土地而清拆。

5 苗栗縣苑裡鎮,居民反對建商於民居旁興建風力發電機。

6 香港反高鐵苦行,二十六步一叩。

7 新莊市樂生療養院;捷運局為建維修站而要徵地清拆。

8 台北市一直在建新捷運支線;台南市亦準備興建捷運中,而要徵地拆屋。

9 近年台灣面對拆遷的住戶,很多是業權擁有人。

10 依從法律途徑去爭取。

11 晚近台灣政府與學界大力聯合推動「審議式民主」,簡化來講,雖經過民眾考核,但本質上是先由菁英提出選項。九○年代以來臺灣進步規劃圈則慣於「參與式民主」,則是將居民意見置於前提,而將專業、技術置回該有的輔助位置。

放映 Screenings|《鐵怒沿線-三谷》“Raging Land 3 : Three Valleys” (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 YIDFF)

《鐵怒沿線-三谷》將於日本山形國際紀錄片影展放映

“Raging Land 3 : Three Valleys”  will be screened in the Yamaga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Yamagata International Documentary Film Festival Official Site:
山形国際ドキュメンタリー映画祭
http://www.yidff.jp/

Details:

1)
Date: October 11 2013 (Fri)
Venues: Forum 5
Time: 15:30-20:55
2)
Date: October 13 2013(Sun)
Venues: Forum 3
Time: 13:30-19:00

Raging Land 3: Three Valleys


HONG KONG / 2011 / Cantonese / Color / 310 min
Directors: Chan Yin Kai, Choi Yuen Villagers
-

The people of Choi Yuen village are forced to relocat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a high-speed rail system. The director joins them in protest and extensively records their daily farm work, discussions and direct action, over a long period of shooting.

http://www.yidff.jp/2013/nac/13nac10-e.html

怒れる沿線:三谷(サンヤ)

Raging Land 3: Three Valleys


香港/2011/広東語/カラー/310分
監督:陳彦楷(チャン・インカイ)、菜園村の人々 Chan Yin Kai, Choi Yuen Villagers

香港で高速鉄道建設のために、移転させられる菜園村。そこで住民たちと生活を共にし、記録し続けて来た監督の「怒れる沿線」三部作の最終章。日常の農作業とともに移転先についての議論、強制撤去に対する村人たちの直接抗議行動を克明に記録する。

http://www.yidff.jp/2013/nac/13nac10.html

放映 Screenings|《鐵怒沿線-三谷》“Raging Land 3 : Three Valleys” (社運電影節 smff)

《鐵怒沿線-三谷》將於第十一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放映

“Raging Land 3 : Three Valeys” will be screened in the 11th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 film festival

http://smff2013.wordpress.com/

放映時間及地點 Screening Details

1)
日期:6/10/2013
時間:14:30
地點:唐三
地址:太子上海街716號(近弼街)

Date: 6/10/2013
Time: 14:30
Venues: Tong Sam
Address: 3/F, 716 Shanghai Street, Prince Edward, Kowloon, Hong Kong
(Near Bute Street)

2)
日期:10/11/2013
時間:14:30
地點:元朗錦田公路舊菜園村石崗菜站
交通:
a) 西鐵錦上路站C出口,
轉乘九巴54/77K/綠色小巴 608 /的士$20至石崗菜站 車程約5分鐘
b) 大欖隧道口轉乘251M至石崗菜站

Date: 10/11/2013
Time: 14:30
Venues: Old Choi Yuen Village, Shek Kong Vegetables Station, Kam Tin, Yuen Long,N.T., Hong Kong
Transpotation:
a) West Rail Line, Kam Sheung Road Station, Exit C -> Change Bus 54,77K or Taxi -> Get off at Shek Kong Vegetables Station
b) Tai Lam Tunnel, Tai Lam Interchange -> Change Bus 251M -> Get off at Shek Kong Vegetables Station

查詢/Enquiry: v_artivist@yahoo.com.hk

《鐵怒沿線-三谷》

製作:菜園村支援組、影行者
拍攝剪接:陳彥楷
語言:廣東話/中英文字幕
2012/香港/310分鐘/彩色

2010年反高鐵護菜園一役後,菜園村的命運如何?當日萬人站出來為菜園村抗爭,立法會通過高鐵撥款後,抗爭彷彿告一段落,但菜園村村民的抗爭其實尚未完結,而是轉上了自力搬村的艱辛路上。

2011年,在爭取復耕牌以可在自購農地上建屋的的半年中,村民同時開始新村的規劃,要不要有馬路,誰住在誰旁邊,誰住在這誰住在那,由村頭到村尾,每間屋的設計,污水的處理,自有地、農地與公家地的比例等等等,一蓋集體討論決定。

同 時間,政府宣佈村民十一月要離開。另一方面,因自購土地相關路權的問題,村民擔心即使買了地卻未能可以通往起屋而躊躇。時間逼切,這是團結的機 會,亦有潰散的危機,踏入十一月,政府開始進場拆屋,村民開始了每日巡守、阻擋怪手,爭取先建後搬的日子。直到2011年5月,菜園村村民離開住了幾十年 的家園,搬到自購農地上的臨時屋,繼續自力建村的路途。

是甚麼讓村民面對重重難關,仍然堅持、團結,沒有被擊潰?眼下新界東北村落形勢日益險峻,菜園村的經驗,示範了自主搬村,亦告訴我們真實的抗爭的漫長,一切仍需繼續關注。

Raging Land 3 : Three Valleys
Production: Choi Yuen Support Group, v-artivists
Camera, editing: Benny Chan Yin Kai
Cantonese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
2012/ Hong Kong/ 310 mins / Colour / DV

In 2010, amidst heated opposition,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approved the funding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Hong Kong section of Guangzhou-Shenzhen-Hong Kong Express Rail Link. The focus of the struggle of Choi Yuen Village, the major victim of the land resumption and clearance involved in the railway project, has then shifted to building a new village for themselves.

In 2011, whilst fighting for an official license which allows them to purchase farmland and build houses, the villagers began planning the new village. From the design of every single house, to the ratio between private land, farmland and public land, every detail was discussed and decided collectively.

Meanwhile, the government announced that the villagers had to move out in November 2010; however, due to the ‘Right of Way’ issues, the villagers were concerned about the possibility of comme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new village on the piece of land which they were not sure if they had the right to pass through.

The government started to tear down houses in the village in November. To fight for sufficient time for building the new village, the villagers formed daily patrols to stop the demolition.

In May 2011, the villagers eventually left their homeland, in which they have lived for decades, and moved to temporary houses built on a farmland they purchased.

Despite all the obstacles, the Choi Yuen villagers demonstrated persistence and unity. The struggle and experience of Choi Yuen Village manifests new possibilities to the villages in the northeastern part of the New Territories that are now confronting land resumption and demolition; it also reminds us of the true hardship of a prolonged struggle of this kind which we should never overloo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