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s tagged ‘文化界反高鐵’

《鐵怒沿線》系列放映@【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第二環節:華人民間電影聯盟 (cifa)

【香港獨立電影節2011-12】第二環節:華人民間電影聯盟 (cifa)

12月9、16及17日

《鐵怒沿線》系列放映及討論會

 =====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

9/12/2011 (五)  7:30PM @ Club YEC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 365 號富德樓 4/F
*免費入場,惟座位有限,請即電郵至 
hkindieff@gmail.com 留座!

製作:菜園村支援組、影行者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2009 / 香港 / 80min / 廣東話對白,中英文字幕

這是一條關於菜園村的片子,紀錄了O九年夏秋之間村民的生活。生活,眨時加進了每星期的村民大會及導賞團,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還有疑幻似真的政府諮詢會。眨時,要將自己前半生的歷史,甚至生活的意義展現出來。眨時,大眾市民認為反拆遷抗爭只是為錢的死結被少少鬆開。眨時,「農業」這兩個字少少出現在香港人的眼前。(之後反高鐵抗爭、包圍立法會...)

不是最後,高鐵是要蓋了。一O年春夏之間,村民正在自己找地、買地、和政府周旋復耕的屋牌,重建家園,一切自己落手落腳。外面的人還以為大家拿了大錢,而且政府還會一手包辦買地起屋!?辛辛苦苦,為的是保持原有耕住合一、大家庭社區、老有所養、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村民這份對生活及土地的感情由什麼來承載?

=====

《鐵怒沿線-蓽路藍縷》

16/12/2011 (五) 7:30PM
Club YEC (地址:香港灣仔軒尼詩道365號富德樓4/F)
*免費入場,惟座位有限,請即電郵至 hkindieff@gmail.com 留座!

製作:菜園村支援組、影行者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2010 / 香港 / 120min / 廣東話對白,中英文字幕

建高鐵,拆菜園,O九年村民經過經歷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引發反高鐵抗爭、包圍立法會,滿懷希望「不遷不拆」。一O年初春,高鐵撥款還是通過了。農曆新年, 村民都在大小會議中一起渡過,問題來了:是繼續堅持不遷不拆?或轉向其他選擇?輾轉反側,瞻前顧後,最後痛下決定:規劃新村,農業復耕!

三月,菜園村生態社區營造工作室開始運作,村民和支援者四處尋覓適合建村的土地。期間,抗爭仍沒完沒了── 耕了大半生的田,政府卻要你人證明自己是個農夫才發復耕牌,不發復耕牌,又不可以建屋……外面的人還以為大家賺了大錢,甚至還以為政府已一手包辦買地起 屋!?村民有苦自己知,甜酸苦辣、進退維谷、忑忑忐忐,為的是保持原有耕住合一、大家庭社區、老有所養、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

O九沒有花開的龍眼,於一零年果實纍纍。在這艱難的日子,什麼讓村民可以一起走下去?

=====

菜園新村導賞團

17/12/2011 (六) 
2pm – 5pm

這次我們不是談一條面對迫遷危機的新界非原居民村,而是看一條「村」如何死裏逃生,如何重建生活和生計。要復興香港農業,就要復興香港的農村,菜園新村的建立,會否成為香港新農村建設的開始?你們會否一起來作見證?

集合地點:錦上路西鐵站 C出口
收費:每位 $60(包茶點)

路線:
八鄉的原居民村(暫定是水盞田村)> 八鄉的非原居民村(暫定為清潭村)
> 菜園新村(組織化的非原居民民主村)> 菜園新村農業先鋒隊的農地

人數上限三十人,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如欲報名,請即電郵至 choiyuensupportgroup@gmail.com

主辦:菜園新村農業先鋒隊

=====

《鐵怒沿線-三谷》(上半部)

17/12 /2011(六) 6:00PM@菜園新村
*座位有限,請即電郵至hkindieff@gmail.com留座

製作:菜園村支援組、影行者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2011 / 香港 / 310min / 廣東話對白,無字幕
注意:將放映上半部-170分鐘,下半部放映時間及地點請留意網頁,謝謝。

在爭取復耕牌的半年中,村民同時開始新村的規劃,要不要有馬路,誰住在誰旁邊,誰住在這誰住在那,村頭村尾,每間屋的設計,污水的處理,自有地、農地與公家地的比例等等等,一蓋集體討論決定。

同時政府宣佈村民十一月要離開。另一方面,因土地路權的問題,村民擔心即使買了地卻未能可以通往起屋而躊躇。時間逼切,這是團結的機會,亦有潰散的危機。踏入十一月,政府開始進場拆屋,開始了每日巡守、阻擋怪手,爭取先建後搬的日子……

菜園新村交通

1.錦上路西鐵站:的士(約$30)、巴士(64K往大埔方向,八鄉路站下車)、綠色小巴(72往雷公田方向,元崗新村、大窩村下車),沿元崗新村、大窩村牌坊路入。
2.太和火車站:64K八鄉路站下車,沿元崗新村、大窩村牌坊路入。
3.元朗:64K八鄉路站下車,沿元崗新村、大窩村牌坊路入。
4.大欖隧道巴士站轉乘251M巴士於八鄉路站下車下車。

HKIndieFF2011-12

放映@新春糊士托 ‧ 菜園滾滾來 ﹣大型廢墟藝術節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

時間:5/2/2011 (六) 初三 1830
地點:菜園村生活館空地

2009 / 香港 / DVD / 80分鐘 / 彩色
廣東話.中英文字幕
製作:影行者、菜園村支援組

這是一條關於菜園村的片子,紀錄了O九年夏秋之間村民的生活。生活,眨時加進了每星期的村民大會及導賞團,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還有疑幻似真的政府 諮詢 會。眨時,要將自己前半生的歷史,甚至生活的意義展現出來。眨時,大眾市民認為反拆遷抗爭只是為錢的死結被少少鬆開。眨時,「農業」這兩個字少少出現在香 港人的眼前。(之後反高鐵抗爭、包圍立法會...)

不是最後,高鐵是要蓋了。一O年春夏之間
,村民正在自己找地、買地、和政府周旋復耕的屋牌,重建家園,一切自己落手落腳。外面的人還以為大家拿了大錢,而且政府還會一手包辦買地起屋!?辛辛苦苦,為的是保持原有耕住合一、大家庭社區、老有所養、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村民這份對生活及土地的感情由什麼來承載?

《鐵怒沿線(二)–蓽路藍縷》

時間:6/2/2011 (日) 初四 1830
地點:菜園村生活館空地

2010 / 香港 / DVD / 120分鐘 / 彩色
廣東話
製作:影行者、菜園村支援組

由菜園村到反高鐵經己一年
由不遷不拆到重建菜園村
由只可合資格的上樓到爭取復耕牌
覓地重置,集體搬村
自掏腰包,一力找地買地規劃設計起屋

甜酸苦辣、進退維谷、忑忑忐忐
老村民笑語: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累積

文:朱凱迪

轉自:inmedia

pakchai_MG_2702 (Small)
五年前在天星碼頭外講的民主規劃,五年後在菜園村開花結果。

阿藹對上一篇編輯室周記, 描繪出一張令人憂慮的圖畫:facebook式的動員和資訊生產﹝以菜園村為例﹞,有愈趨封閉、愈鑽愈細眉細眼的傾向,而且不重視運動成果的連結和提升, 公共性不足。人們沉迷於非常局部至外人不明白的「戰役」,不知大範圍的「戰爭」形勢已一落千丈。Fung huen在回應中引用喬姆斯基,提出香港社會運動因為缺乏資源,在各方面都缺乏累積和傳承。肥力和yc的回應則指出兩種具體困境:一是運動員只管向前衝, 卻沒有多花時間經營論述,因此做出來的突破轉眼被主流輿論磨平掉;二是蘊釀動員能量的蹲點式組織工作不夠人做,而正在蹲點的組織者則無餘力搞串連,令社區 運動在同一時間只局限在幾個點上。

各位提出的擔心也是我心之所繫,就趁二○一○年將結束,按我和一班朋友在這幾年做的事,提出一些想法,希望引起討論。

●將小事公共化成大事:inmedia實踐的來路

沿着我在〈民間記者平台、社會運動起點、還是新聞網站?〉 一文的思路,inmedia﹝或其他網上新媒體﹞其中一個發力點在於:從網上資訊生產開始,繞過現存的資訊流通及權力網羅,建立異議政治的據點,繼而嘗試 開展組織工作。由於地區的資訊流通及權力網羅較小型及防禦力較弱,因此亦較容易開展工作。Imedia提倡透過民間報道介入社會,從逐步培養公民主體性和 行動力的考慮出發,以小見大是順理成章的操作方向。

專業新聞實踐中,「以小見大」是重要的手法:透過報道一時一地一人的事,去展現更大的與公共利益攸關的議題,將個案的公共性盡量發揮。 Inmedia的民間記者以報道地區事件開始,將原來被地區權力網羅壓住的事情﹝互助委員會、業主立案法團、區議會、街坊組織、村代表、鄉事委員會、學 校、社福機構等﹞,提上「全港」的層次,再用新的實踐﹝文化導賞團、跨區派刊物﹞引入地區外的人,以﹝主要是互聯網上的﹞「全港」之力改變地區,同時以改 變地區為改變「全港」的一步。由於香港中央政府高度集權,這套推進邏輯也特別管用,因為決策的都是中環中央政府,地區網絡主要的工作是協助遮蔽議題,讓中 央權力順利運行,因此當對抗性一強,現存地區網絡很容易招架不住,將責任卸給中央,地區社會運動也就成為「全港」關注的焦點。簡言之,香港的集權制導致很 強的槓桿效應──改變地區就是改變香港。

灣仔利東街、深水埗重建區、沙田中文大學幾棵樹、中環天星皇后碼頭、石崗菜園村等都事例都可茲說明。

110057994_24f28745a0_m
○六年初的中文大學「攬樹立人」。

●地區運動的專注介入不等於沒有公共性或封閉

阿藹和肥力的發言主要是以菜園村為例,就是菜園村搞得太耐,吸去太多人,洗了太多次版﹝包括facebook和inmedia,而且太多動員式文宣,太少討論﹞,用肥力的話是:太專心。

過去幾年,我投入了三次地區社會運動,時間確是愈來愈長:
○六年二月至六月﹝四個月﹞ 沙田中文大學保樹立人
○六年十二月至○七年九月﹝十個月﹞ 中環天星及皇后碼頭
○九年二月至今﹝廿二個月﹞ 石崗菜園村

由「四個月」到「十個月」到「廿二個月」,我不認為可以用「太專心」或「太投入」來解釋,而是基於三點,﹝一﹞個別社會運動的發展條件、﹝二﹞近年 地區社會運動的累積、﹝三﹞組織者的經驗累積和能力的提高。三者互相影響,另外我亦要提出三個有關公共性的觀點,﹝一﹞不同性質和長短的地區社會運動能發 揮出不同的公共性,在不同的環節推動社會進步;﹝二﹞無論投入時間的長短,不打算參與地方選舉的外來運動組織者,總會以藉運動影響整個社會為目標,並以此 合理化自己的投入程度;﹝三﹞媒體工作者通常想「講先於做」、「或者講做同時」,但地區運動組織者對公共討論發生的時間不會抱着愈早愈好的想法,有時更傾 向「做完先講」。

用這些觀點去理解菜園村運動,參與者不是因為「太專心」或感情太深而過份投入,卻是因為我們判斷,在目前的形勢和地區社會運動的累積,菜園村運動有 條件讓我們投入、值得我們投入、而我們也有比以往好的能力去投入。以個人為例,當初之所以投入菜園村反拆遷運動,是因為在零八年時,眼見市區重建和歷史建 築保育的角力觸碰不到較大規模的資本主義空間改造,例如公路或鐵路等基礎建設,以及深港融合和珠三角洲一體化等區域層次的規劃,所以希望藉投入菜園村村民 的抗爭,一方面將高速鐵路的規劃問題化,另一面則學習參與居民抗爭和新界鄉郊歷史。我五月開始和菜園村村民一起策劃菜園村導賞團﹝辦了一年多﹞;九月時聯 合慢慢發行動組開始立法會游說工作,逐步將問題提升至高鐵規劃;十一月底的遊行促成了八十後反高鐵青年的出現,運動變成為挑戰香港整體發展路向及政治經濟 權力被壟斷的問題;接着就是由反高鐵停撥款大聯盟策動的群眾運動階段,以一○年一月十六日立法會通過撥款告終﹝或者說延伸至五區公投和反政改方案動員﹞。

在那個關頭有兩條路可以選擇,一是挾着反高鐵的餘熱繼續挑戰大尺度的不民主區域規劃或融合大計,二是回到菜園村,與村民一起探求高鐵撥款通過後的出 路。前者行不通,因為香港市民或組織者還沒有習得批判資本主義下大型城市規劃或產業規劃的能力,到反高鐵的群眾動員階段,市民能明白的兩組關鍵詞還是「浪 費公帑」或「功能組別壟斷權力」﹝長毛是少數會從批判資本主義的高度反高鐵的政治人物﹞,因此反高鐵的群眾力量在一一六後順理成章轉化為反政治特權及之後 的反地產霸權運動。

選擇第二條路回到菜園村的,除了原來的地區運動組織者外,還有一班八十後高鐵青年。由於反高鐵群眾運動的力量,菜園村村民得到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 ──非原居民農村集體搬遷,重建耕住合一的生活。這個機會令我們可以沿着利東街、藍屋、深水埗和天星皇后的運動軌迹,把民主規劃從示威口號變成真正可以實 踐的事業。剛才我提到,菜園村運動有條件讓我們繼續投入﹝因為反高鐵運動造就了重建家園計劃的可能﹞、值得我們投入﹝因為能進一步提升由市區重建運動種下 的民主規劃種子﹞、而我們也有比以往好的能力去投入﹝因為在市區運動中已聚集了一些有社區營造經驗的運動員、專業人士,參與規劃這個概念亦早已在熱心市民 中廣泛流傳﹞。當然,政府「唔會咁順攤」,重建家園計劃後來因牌照、買地,現在因路權問題舉步維艱,但這些難關亦正正為我們開啟了了解新界鄉村政治運作的 門路。新界鄉村村代表選舉一直沒有進入公共論域,只是偶爾看到有關村代表選舉的暴力新聞,但是,透過菜園村關注組、再加上新界東北發展關注組和骨灰龕大聯 盟的地區角力,inmedia的民間記者在今屆村代表選舉中將有能力寫出更深入的報道,把長期處於暗室中的鄉事委員會選舉及其在深港融合及新界豪宅化等趨 勢上的關鍵角色牽扯出來。按上述脈絡開展公共議題,用的依然是「以小見大」的手法,只是在群眾運動高潮後的「建立」階段,工作需要更長時間的蘊釀和投入, 而累積起來的東西也未必能立時轉換為有推進力的公共論述,需要等待時機。

長話短說,只能略談菜園村生活館和菜園村巡守隊。以八十後青年為骨幹的菜園村生活館,接上的是另一些社會運動脈絡──在香港較少人談論的永續農業﹝ 聯合香港永續農業關注協會等網絡﹞、在各區默默耕耘的社區經濟實踐、以及按理念共同生活的公社運動。菜園村生活館的實踐是為新界鄉郊保育運動填補空白── 當本地農地被政府的放任政策打殘,主流的保育新界鄉郊論述只剩下「後花園」三個字,菜園村生活館﹝和被地產商及原居民村落邊緣化的在地生產者﹞要做的是將 永續農業、社區經濟和自主生活等理念重新植入保育運動裏面。眾所周知,「後花園」自然保育論述和「歷史建築保育」一樣,可以輕易地被「改良後」的資本主義 區域規劃收編,菜園村生活館、菜園村重建家園計劃希望和其他地區社會運動據點聯合,一邊成為難以被主流論述吸收的進攻陣地,一邊突破地區政治壟斷從而拓展 更大的公民社會活動空間。

IMGP4341
菜園村巡守隊──創造新的介入位置。

菜園村巡守隊也不是無中生有的名目,而是參考新界鄉村傳統、中環皇后碼頭運動以及台灣樂生療養院保留運動後創造出來的新介入位置。動員全港各區市民 來到某個特定地方,無論是參與導賞團、音樂會或者巡守,本身就是開放的公共性的體現,來菜園村巡守,就如來菜園村採訪寫民間報道一樣,心裏除了有菜園村, 也必有更大的懷抱,那可能是香港、可能是所有受壓迫的人。菜園村巡守隊作為行動者,其盛載的內容及投入的程度比起遊行或集會參與者又多了一重,參與者在過 程中亦多有收獲,實在有進一步發展和組織的潛力,粉嶺馬屎埔村近日被地產公司迫遷,村民和支援者亦已成立巡守隊,甚至已有人提出成立新界聯村巡守隊,作為 反迫遷的重要支援隊伍。

●低度組織下的地區社會運動擴散,下一步如何?

上一節用了較長的篇幅講解菜園村運動,歸根結柢是希望指出,運動發展過程中,不同陣營的側重有所不同,是走對了路還是走錯了路,請大家評議,可是若 說參與者或組織者變得缺乏公共性,則與事實剛剛相反。另一種很流行的說法是,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所以其他事就沒人做了。幾年來在inmedia不斷有人提 出類似的說法,因為你唔寫,所以呢件事冇人寫了。編輯部的一貫回應是:inmedia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對作者並沒有審稿制度,與其等人寫,不如自己試下 寫。「因為你做了這件事,所以其他事就沒人做」,若果要我回應,我會說:現在我正在做的事值得去投入,結果可能是我不能再做其他事,那是事實,也是目前的 組織條件使然,只能寄望更多人自發起來做事,而且香港的確有愈來愈多人自發起來從事地區社會運動,即時想起來的例子有:

○八年至今的尖沙嘴巴士總站保留運動;○八至○九年的大埔龍尾泥灘保育運動;九○年代開始,○九年重燃的粉嶺農村保育運動;聯區反對新市區重建策 略;○九年至今的順寧道重建影響戶抗爭及深水埗重建區參與規劃;今年則有標榜廿一日搞掂的大浪西灣「保衛戰」;民主黨元朗區議員鄺俊宇於九月至十二月在 facebook和元朗市中心發動 的南生圍保留運動;年中開始反對私營骨私龕強徵土地房屋的聯村抗爭;保留政府山運動則有公專聯和中西區關注組牽頭。

如此紛繁多元的城鄉抗爭,按「以小見大」的進路從四方八面衝擊着現有的地方權力架構和中環管治核心﹝當中只有極少數是由大型非政府機構和社福機構領導﹞,令更多市民成為有行動力的參與者,這都是與inmedia多年來的實踐和倡議深深契合。

互聯網令資訊生產、連繫和組織形式重新洗牌,在這個化整為零的時代,人人都識得講:「唔好問點解呢件事冇人理,要問點解自己唔去理。」這種想法在一 開始時很有爆發力,中文大學斬幾棵樹也可以鬧上港台自由phone,並引伸至沒有樹木法的公共議題,但到了幾年後的今天,我們似乎已來到一個新階段﹝或曰 組織瓶頸﹞:反高鐵有幾千人包圍立法會,菜園村反拆遷會有幾百人赴會,前幾年的行動個個熟口熟面,現在大多不認識。當參與人數﹝包括facebook﹞以 幾何級數增多,近年來沿用的「鬆散決策網絡 + 互聯網動員」模式是否已落後於形勢,導致大部分參與者因缺乏指導而難以堅持?在培養有行動力的公民和經營社群方面,inmedia獨孤一味叫人以民間報道 開始介入,在facebook年代是否還管用?現在各區已點起了的火頭較四五年前倍增,「點」和「點」之間又可以如何連結但又不會重蹈八十和九十年代居民 運動聯席衰落的覆轍,對本地政治發揮更大的影響力﹝阿藹在回應中提到的「蕃薯藤」運動﹞,或提出更深刻的政治倡議?facebook擴展了連結的可能,但 也決定了介入的方式和程度﹝join、like、share﹞,有沒有可能因應facebook或inmedia目前的缺點來開發新的連結工具,以促進更 進深的投入?

趕住出門,先就此打住。

聯署:要求政府兌現承諾 – 停止菜園村收地行動 落實先建屋後搬村

聯署請到:http://www.gopetition.com/petition/40748.html

背景:今年一月,由保皇功能組別把持的立法會夾硬通過廣深港高鐵669億撥款,整條石崗菜園村將被夷平。政府至今都沒有做好安置和賠償工作:五十戶村民參與的重 建家園計劃舉步維艱、農作物超低賠償令農民失去生計、廠戶血本無歸、租戶安置失當。但是,政府不打算正面協助村民渡過難關,反而自十一月四日起,每兩星期 大舉入村清場逼遷一次,還不時偷偷突擊收地毀田,要以武力把村民解決掉。

聯署:要求政府兌現承諾 –停止菜園村收地行動 落實先建屋後搬村

今年年初,特區政府無視反對興建高鐵的近四成香港市民,要求立法會強行通過撥款。元朗石崗菜園村,就是這條未見其利,先見其害的高鐵的第一批受害者。
當初政府向立法會申請高鐵撥款期間,為游說議員支持,曾承諾只要是農民就可覓地復耕,又答應會聯同鄉議局為菜園村民覓地建新村。撥款通過後,為游說村民放棄不遷不拆,又說會協助村民集體重建家園。
不過,大半年過後,政府的承諾並無兌現﹗所謂「特事特辦」的安排,只惠及一些從不在傳媒鎂光燈下出現的大地主,一般村民的現實情況卻是原地踏步。政府 不但沒有履行承諾提供買地建村的協助,甚至設立重重關卡、多方阻攔村民復耕申請,至九月下旬才發出部份集體搬村所需的復耕牌照,與其三月時所承諾背道而 馳。除此以外,政府亦拒絕妥善處理村內其他的受影響戶:諸多理由拒絕租戶上公屋的申請,當中包括住了十多年的尼泊爾裔村民。以賤視本土農業的態度處理受影 響的農民,以遠遠低於市價的青苗點算方法、半個世紀前的農作物價格為標準計算農民的損失,令他們不能重新耕種自力更生。村內廠戶和商戶亦沒有任何支援,小 本經營的商戶血本無歸。
想搬村的新村未建成、想上樓的政府卻未批、想透過賠償重建家園的又不許,
政府努力打造的所謂「菜園村,已解決」的說法絕非實況!
正當興建新村的實質工作還待落實、大量賠償問題未盡解決之際,政府於11月4日突然派出數百名地政職員、水電局技術員、警察及保安人員於菜園村進行 「掃場式」收地,行動中除將部份房屋貼上封條外、亦斷水截電、又打破窗戶,將一條活生生的村莊砍得七零八落,更威嚇未能遷出的村民將於兩星期後再大幅動員 來收地。
菜園村村民的願望——「集體搬村、重建家園」,並不只屬於菜園村。籌備中的菜園新村,將是香港歴史上第一個由下而上的民主規劃實驗,是村民轉化過去 「散村」模式重新建立耕住合一、合作社方向的新聚居形態;更是重振香港本土有機農業的地標。「菜園村」必需被守護,護的不只是即將面臨政府清拆的舊村,要 全力保護的更是新村得以落實的條件與空間——這是香港發展方向長久以來錯誤傾斜富豪商家以外,一次重要的人民自主實踐,是我城民主規劃的里程碑!簡言之, 一條民主規劃的生態村,對新界未來的農村發展有長遠的啟示與示範作用。
政府自11月16日已開始用威嚇、「掃場」收地的行徑,強拆菜園村。他們這樣做與橫行舊區的地產惡霸收樓行為有何兩樣?對此,我們深表遺憾。因此,我們要 求政府立即停止所有收地行動,馬上取消11月19日當日或之前及其後的所有清場行動,落實先建屋後搬村的承諾,直至所有問題妥善解决為止!

聯署請到:http://www.gopetition.com/petition/40748.html

明報世紀:菜園/空間抗爭小專題

編按:菜園村村民上月才剛收到政府拖延的復耕牌,村民仍糾纏於買地事宜,距離真正搬村尚有相當時日。十一月的今天,幾十戶老幼平民,多番遭政府恐 嚇,強硬迫遷。地政在村口貼上告示,明天將大規模展開收地行動。兩個活躍空間抗爭的本土青年,陳景輝以政府打壓利東街等民間自救運動、但同時助別村重建為 經,清楚說明政府為何如此害怕民間自力搬村的成功先例。陳劍青則以官方挪用「公義」論述來強推社會分化之機制為緯,為明天隨時發生的「官民衝突」,立下深 思的座標︰公義作為論述主題之衍生,正因為在社會衝突中需要紓解問題、彰顯價值的準則,而非以權力「解決」衝突、壓制弱小。

 

誰害怕菜園新村?

文  陳景輝

當政府人員聲色俱厲,不惜於菜園新村建立之前,粗暴拆毁現存村落的時候,我想起數月前政府一則沒引起多大注意的新聞公告:

「土木工程拓展署今日(五月二十八日)為打鼓嶺重置竹園村工程進行招標。合約工程包括在打鼓嶺改善一段現有道路、重置區的工地平整工程、建造排水及污水設施、以及道路、輸水管、環境美化及屋宇工程。」

政府的厚此薄彼

話說,為了這個「集體搬村工程」,特區政府特別預算了公帑5100萬,用以協助竹園村村民重置家園。是的,你並沒眼花,在這個案中,政府的手和心都沒放開 「重置家園」四個大字。但是,為什麼同一份尊重和承擔並沒用在菜園村身上?為什麼官員要向已退了一萬步,由「不遷不拆」轉向「先遷後拆」的村民苦苦相逼?

「原居民」和「非原居民」的差別待遇固然是理由,這套土地等級制度致使推土機每每選「非原居民村」來動工,因政府至少可以省回「集體搬村」的工夫或「巨額賠償」,縱然所謂許多「非原居民」已住了好幾個世代,堪稱地方長老。

翻查舊報發現,原來在菜園村問題上,政府也曾考慮,「集體搬村」的出路,但都沒有實行。「據了解」,記者如是寫道:「當局初時考慮,以原村重置解決菜園村問 題,但現行法律並不容許,強行搬村將開先例,並觸及原居民利益,故改為考慮提高賠償額。」(2009年10月22日,《明報》)

我懇請讀者睜着眼看,原來「搬村」的難產,是為了保障「原居民利益」,是為了防止「非原居民」開「先例」。就這樣,形同取消資格,非原居民的「搬村需要」成了胎死腹中的「先例」。

荒誕的是,後來,這段報摘的末尾一句,即「改為提高賠償額」的決定,竟成了人們對於菜園村的普遍印象,以為菜園村運動參與者都佔盡了便宜。隨旋律旋轉的輿 論,還將之定音為「壞先例」。大部份報章讀者根本不知道,賠償費的大部分,主要落入了已不在村落生活的大地主或原居民的口袋,而非希望留在菜園村的老百 姓。然而,「高賠償就是先例」已成功植入大眾腦海,沒有人問這一「先例」到底為誰服務,到底它是否長期生活在菜園村的村民的真實需要。

強政勵治=懼民間自救

在這個背景底下,到了今年二月,菜園村村民作出了集體自力搬村的決定,不再期盼無藥可救的政府,以期由民間開創那一該來而未來的「先例」。那時,政府和鄉議 局都表示歡迎和願意提供協助,因這可以避免一場令政府尷尬的阿凡達式保衛戰。一時間,彷彿問題經已解決,輿論氣氛由尖銳而鬆弛。之後九個月的建村大計中, 大家才驚覺,「新村」並沒叫問題「解決」,而是帶來更多難題。

像頭分不清光和火的飛蛾,村民闖進複雜難解的地方過程,自行 覓地、協商、議價;一切繁瑣,都在「自救」的浪漫名義下,自己解決。今天,「地」雖選好了,但仍兜轉在「交吉」、「路費」等另一堆麻煩之中。只是,為了那 一行將來臨、結合了耕住合一的菜園新村,村民及其支持者是可以不厭其煩的。然而,最叫人無法忍受的卻是「特區政府」,它在反高鐵的氣氛減弱之後,便出來耍 無賴:先是把搬村所需要的復耕牌照,拖延至收地前兩個月才發放;到現階段,政府竟敢企圖粗暴拆村。

政府親手扼殺民間自救運 動,已不是第一次。早幾年,灣仔喜帖街街坊也在市建局無藥可救的情下,通過專業人士協助,由下而上的提出了民間首個「社區規劃案」,但政府沒有接納,且強 行拆街,導致「社區規劃案」難產。同樣的情,鄭汝樺不願看見,新界土地等級制遭受動搖,不願為「非原居民」開集體搬村之「先例」,而在面對民間發起自救、 自行搬村之際,她也看不順眼,更不惜予以打擊。

為什麼不順?很簡單,這許多「先例」縱然只發生在民間,難道它不是說明了現 制中的根本缺陷嗎?難道這不是同時展現出既存土地政策中的根本空白和無能嗎?因此,菜園新村,作為非原居民集體搬村的產物,如同許許多多的民間自救運動, 俱是政府最不能承受的真相,而強政勵治最懼怕的,難道不就是這些帶有先例性質的真相麽?

官口:空間之(不)公義?

文  陳劍青  香港批判地理學會成員,從事發展規劃研究,近年遊走新界北構想本土城鄉關係,準備好與弱勢村民抵抗逼遷和暴政。

回溯:相信不少人在看施政報告直播時,對其社會公義一字的使用也會感到一頭霧水,我坐在電視機旁,當場還以為這無非是一種廣為詬病的公關策略藉以迴避問題, 或者是如「樓換樓」偷換語言概念一樣在牙牙學語。但其後對著報告文本反覆思量,發現社會公義如果真是這麼樣被理解,實在反映著一個真問題——我們的首長或 許真的不理解何謂社會公義。尤其在當報告開首形容「現在新一代則追求社會公義、公民權利及保育環境,這是成熟經濟體系社會發展的必經過程」,把「追求社會 公義」說成是新世代特質的一種,實是陷八、九十後於不義,難道上一代則是因為經濟體系「尚未成熟」就沒有社會公義﹖這的確急需於認知上問個究竟,就算誰還 誰的公道也好。

與衝突無關

社會公義一直是歐美學者熱中探究的主題。在城市地理學者大衛‧哈維《社會公義與城市》這經典讀本裡,對社會公義的不同面向都有著深刻的討論及分析,是回應施政報告中談及社會公義的最佳讀物。

就搬數個相關重點來討論。據哈維的說法,社會公義出現的原因本身是由於人類社會中矛盾與衝突的出現,是過程中需要尋求一些準則、理由來解決問題而成的價值。 相比起施政報告中認為(新一代)社會公義的觀念是從成熟經濟體系「自然演化」而來,這種具社會脈絡的詮釋似乎來得更為可靠。

若然我們承認衝突就是衍生提倡社會公義的前提,那麼報告末章中強調「我們致力調和社會矛盾、實事求是,不斷調整施政方針及政府的角色,以求達至維護社會公 義、市場秩序及保護弱勢社群的目標」就變得能夠理解。面對衝突,作為一個社會規劃者就是要透過彰顯公義的理念、分配來紓解問題。但緊接下來,內容忽然又告 誡香港「面對各方挑戰與競爭,我們沒有分化的本錢」,直接視衝突乃違反城市秩序而非要去面對處理的問題,似乎是在「勸交」多於有提倡公義的想法來根本地處 理問題。

隱藏過程 侵佔空間

社會公義在哈維的理解中並非一套抽象的理念與價值,它總是具有特定的社會過程(Social Process)及空間形式(Spatial Form)。他反覆告誡,光談政策理念而不考慮在實踐過程中各種社會機制(mechanism),將會導致更加嚴重的錯配。

譬如被認為可以處理樓價昂貴的「增加土地供應」措施,報告有否想過增加的土地會透過什麼機制才能使樓價回復合理水平﹖其實我們的制度並無轉變,並繼續使用現 有勾地方式將土地賣給土地儲備總計多過政府三倍的(五大)地產商,延續地產商主宰土地如何使用的分配權,甚至重組土地督導會來恢復一種毫無市民監察的首長 級專權。我們能否有效保證這些供應出的土地不會再被買入的地產商變成炒賣商品,或者在高層次內秘密發生的官商勾結﹖同樣,扶貧基金分配權落在唐英年司長手 中,也連成立委員會主理這種專業參與也迴避了,似乎都會見財化水收場。

空間形式也是倡議社會公義必須考慮的一環。現時解決 城市分配的方法稱為「進步發展觀」,背後的空間想像其實無異於七、八十年代這種地動山移、填海造地、目空一切既存歷史、社區及文化來打造新市鎮的固有思 維,透過快速開發物理上的新空間來解決問題。這是港英殖民者一直凝視新界土地的方式。這種殖民邏輯再度重臨,在既縱容市區大量樓房正被發展商大量囤積、收 購拍賣,最後加速市區豪宅化的情,亦不試圖從人口政策層面直接解決未來新增人口,就急於視新界北、洪水橋這些鄉郊地方作一些「平地」來開發,消滅古洞北、 粉嶺北一帶的活生生的鄉郊村落及農業社區,這種空間佈局的構想又是否合乎公義﹖

似乎要彰顯社會公義,我們仍需先還公義一個 公義的理解。基本概念搞不清,連土地供應只能回應需求(demand)而不能解決真正需要(needs)這道理也無法分辨,短期內展望一個講求公義的政府 似乎過分奢侈。但我們卻知道,真正的社會公義勢將更澎湃的來臨,在為未來這些政策的衝突與後遺導向至希望的未來。

編輯 黃靜

菜園村護村行動

日期:今日、明日

上午8時至下午6時

地點:元朗石崗菜園村

1) 錦上路西鐵站 C 出口轉乘巴士 54 / 77K、綠色小巴或的士前往。

2) 大埔寶鄉橋旁的普益街乘往元朗的紅色小巴。

3) 大欖隧道轉251M於石崗菜站下車。

交通:1.錦上路西鐵站:的士(約$20)、巴士(54上村方向、77k祥華方向)和綠色小巴(608S)前往,於石崗菜站下車。2.於大埔普益街,乘坐往 元朗之小巴,於石崗菜站下車。3.於元朗(裕景坊)或上水(石湖墟),乘18號紅色小巴,於石崗菜站下車。4.於大欖隧道巴士站轉乘251M巴士於石崗菜 站下車。

聯絡:6354 6576

行動呼籲|蕉葉為誓、保衛菜園! -「停止清拆、先建後搬」大遊行

 

蕉葉為誓、保衛菜園! -「停止清拆、先建後搬」大遊行

日期:13/11/2010
時間:下午兩時半
地點:銅鑼灣東角道行人專用區(Sogo旁邊)往政府總部
主辦單位:菜園村關注組、菜園村巡守隊、反高鐵大聯盟等

因為廣深港高鐵,政府事前沒有諮詢菜園村村民的情況下強

令他們搬遷,離開視之為家、賴以為生的土地和家園。村民最大的願望是「不遷不拆」,可是撥款通過後,村民在前無去路的情況下被迫接受搬村、上樓、或者透過領取賠償重建家園。可是興建新村困難重重,在反高鐵包圍立法會後,政府建議村民復耕就可延續原有生活方式,又說會協助找地又協助興建新村基本設施,但時間一久,承諾卻未見兌現,新村未建成,就迫令村民搬走;對於賴農業維生的村民而言,政府的極低賠償正反映政府對本土農業的賤視,令村民不得以透過賠償重新開展農作;賠償不公也令菜園村內的廠戶血本無歸。 

村民只是希望延續原有生活及維生方式,政府何苦把村民迫上梁山?新村未建成,賠償未傾妥,就迫令村民要在本月十八日搬走,以上問題未得以解決就拆村就是「強拆」所為。

菜園村村民已經要犧牲自己的家園,為何還要他們一搬再搬,承受精神折磨?當日「千人怒撐菜園村」,我們以蕉葉盟誓,誓要保衛菜園村。今日,我們是時候兌現承諾!

[新碟出爐]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 dvd

鐵怒沿線-菜園紀事
Raging Land : A Record of Choi Yuen Village


製作:影行者、菜園村支援組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廣東話.中英文字幕
2009 / 香港 / DVD / 80分鐘 / 彩色
二O一O年夏

Produced By : v-artivist, Supporting Group of Choi Yuen Village
In Cantonese with Chinese and English Subtitles
2009 / Hong Kong / DVD / 80min / Colour
Summer, 2010

這是一條關於菜園村的片子,紀錄了O九年夏秋之間村民的生活。生活,眨時加進了每星期的村民大會及導賞團,大大小小的請願遊行,還有疑幻似真的政府 諮詢 會。眨時,要將自己前半生的歷史,甚至生活的意義展現出來。眨時,大眾市民認為反拆遷抗爭只是為錢的死結被少少鬆開。眨時,「農業」這兩個字少少出現在香 港人的眼前。(之後反高鐵抗爭、包圍立法會...)

不是最後,高鐵是要蓋了。一O年春夏之間
,村民正在自己找地、買地、和政府周旋復耕的屋牌,重建家園,一切自己落手落腳。外面的人還以為大家拿了大錢,而且政府還會一手包辦買地起屋!?辛辛苦苦,為的是保持原有耕住合一、大家庭社區、老有所養、動植物共存的生活模式。

村民這份對生活及土地的感情由什麼來承載?

This is a film about Choi Yuen Village which recorded villagers’ life
between summer and autumn in 2009. New elements are slipping into
their lives: meetings every week, guided tours with many visitors
pouring into the village, petitions, demonstrations and government
consultations which genuineness is in doubt. All of a sudden they need
to tell “stories” of their life in the village of the past fifty
years, and also the meaning of their life. The ever fixed conception
of fiercer demonstration equals to wanting more money seems shakened.
The long lost phrase “agriculture” also reappeared in the eyes of Hong
Kong people. (After the end of the timeline shown in this film follows
the climax of the anti-expressrail movement around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Sadder still, the building of the expressrail is on the move. Between
spring and summer in 2010, villagers move towards rebuilding the
village with great difficulty. They face soaring land prices finding a
new place for the village, they need to negotiate with the government
everyday to try to get the license of rebuilding their home. Buying
land, planning, building of infrastructure, processing of farm product
are all problems villagers need to solve on their own. Public now have
a false perception that the government has given them a huge sum of
compensation and has planned everything for them. All their efforts
from insisting on not leaving to rebuilding their homes are to live
the way they want and protect their living standard. They want to live
and farm in the same place, they want to live with their extended
family, they want to live with their pets, they want their elderly to
have a better live.

What is going to bear the weight of this passion to life and to the land?

製作:影行者、菜園村支援組

拍攝及剪接:陳彥楷

英文字幕翻譯:劉思航、范沁榆

廣東話.中英文字幕

2009/香港/DVD/彩色/80分鐘

設計、版畫:花苑

書法:葉浩麟

鳴謝:菜園村村民、菜園村關注組

鐵怒沿線網頁:https://ragingiron.wordpress.com

二0一0年夏

買了一隻《鐵怒沿線-菜園紀事》,你的金錢去了哪裡?
──所有收入一半將用以支持菜園村爭取權益的活動; 另一半將用以繼續支援菜園村及舊區重建的抗爭和紀錄活動。
定價:$100
籌款價: $150 (這是籌款價的底價,你喜歡,當可捐多d)
社福機構/大專院校圖書館價:$800

如欲購買,請聯絡我們,電郵:v_artivist@yahoo.com.hk,

電話: 27875656/61887262

銷售地點(陸續增加中):

序言書室
地址︰旺角西洋菜南街68號7字樓(銀行中心Body Shop對面)
電話︰2395 0031 電郵︰info@hkreaders.com
http://www.hkreaders.com/
營業時間︰下午2時至半夜12時

kubrick (油麻地)
油麻地眾坊街3號駿發花園h2地舖

下午三點
地址: 香港九龍旺角上海街600號二樓
http://www.3pm-records.com/

敢讓蒼生問鬼神 ——五份簽文的現代詩式解讀

敢讓蒼生問鬼神 ——五份簽文的現代詩式解讀

文:廖偉棠

轉自:http://www.inmediahk.net/node/1006241

敢讓蒼生問鬼神
——五份簽文的現代詩式解讀

廖偉棠

車公簽文,應是舊時民間文人所撰,或因遷就其內文隱喻、或因作者本身文筆不善,多有文理突兀不通之處,但這也無意間製造出一種占卜文體的特殊魅力, 那就是其無可理喻的神秘性、引誘讀者做出多番可能性的解讀。就這點而言,老舊的簽文和現代派的詩歌很有共通之處,都是以晦澀的修辭手段、複雜怪異的意象達 到一個開放式作品的目的。

文本開放,解讀者殊,所以每年即使“代表”香港的權貴無論求得何等不堪的下簽,都能自圓其說,做出正面讀解,以粉飾太平。而作為遠離古代隱喻的當代 讀者、普羅大眾,則因為對傳統的陌生而被剝奪自己闡釋自己“命運”的權利,傳媒也明顯一知半解(《明報》要聞版編輯甚至把簽文的“解曰”全部排成了“曰 解”),因此簽文的選擇權和解讀權一直被掌握在權貴及其幫閒的手中。

今年例外,80後青年主動出擊,不讓劉皇發等代表港人,自行去為香港的社區家園、貧苦大眾的經濟、港人夢想等祈簽“求家宅”、“求財”、“求失物” 諸項,並且秉承占卜文體自身承載的自由解讀性,自行解簽,這也是自主“命運”的一個象徵性行動。其中李雨夢求家宅所得簽文,便是我上述占卜文體神秘性的體 現,首先引起我的興趣,誘我作一番詩式解讀。簽文全文是:“江心明月影澄清 風和浪急可怡情 夜冷江寒魚不餌 星月雙輝捲釣綸”,解曰:“凡事待遲”,李雨夢的解讀已經非常到位,她認為簽文寓意社會應停下來反思發展方向,與簽文的自解相符。

細讀簽文,在一片詩情畫意的場景中,不難發現使它成為下簽的細節隱喻:月影澄清且風和之際,突然出現了“浪急”二字,兩者的矛盾成為不祥之兆,即貌 似平安的境遇裏暗藏危險,首句的寂靜也成為了暴風雨前夕的壓抑了。第三句更進一步加強了悲劇感,江上是懵然不知浪急的垂釣者、江下是畏寒不食釣餌的魚,兩 者的僵持使釣魚這一行為無法發生。

假如發展論者是垂釣人、仍妄想魚肉發展巨輪前要被犧牲的小眾,這個簽文就是告訴前者可以“捲釣綸”而休矣!因為急浪何來?既不為風也不為月,很可能 就是來自魚們在江底掙扎而掀起的暗湧,至今已成急浪,水能載舟、亦能覆舟,舟上人知否?最關鍵是“夜冷江寒”,社會環境惡劣至此,非一日之寒,底層已經不 甘被矇騙於實為魚餌的小恩小惠,他們將選擇他們的自由,江是魚們的江,不與舟人玩那貌似“怡情”的釣魚遊戲了。

區華欣為貧苦大眾的經濟求得中簽:“兒孫福澤暗中迷 山莊緣份恐相虧 若行大德公平事 不惜囊金始可為”,解曰:“凡事宜慎 占病作福”。此簽的隱喻可謂昭然若揭,在現代詩中算是劣作(笑)。香港的未來本是有“福澤”的,卻因為某些人的黑箱作業(“暗中”)而迷失。“山莊緣 分”?想也不用想了——豪宅你固然買不起,公屋居屋都因為利益博弈而與貧苦大眾漸遠、變成好像當年的八萬五一樣“不存在”。何謂“大德公平事”?迫在眉睫 的就是最低工資最高工時的立法,長遠來說就是香港堅尼係數的變化,囊中絕不羞澀的政府與財閥們,捨得慎行他們慣已為之的不公平事嗎?解曰:占病作福,恐怕 要到他們都承認香港早已成為病態社會的那一天來臨,一切才有轉機。

求失物——香港人的夢想,鄭家駒的祈願甚有詩意,所得簽語亦是當頭棒喝:“生前不作虧心事 只為貪心惹是非 若得貴人相勉力 莫教枉費用心機”,港人本來有夢想,籍所謂“獅子山精神”拼搏而成功——成功也就是對夢想的肯定,現在本末倒置,為求多得成功而不擇手段,但可知道“機關 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貴人,可以解讀為值得寶貴的人,他們也許是你們的下一代、是現在勉力做不可能的事的80後,也許是你們當中在貪婪之夢中痛 醒過來的人,甚至是我們自己,但絕非所謂有求必應的北大人——因為當他給予你恩惠、他必有所索取,正如釣魚寓言所暗示,而被取走的,可能就是香港人對公平 與自由的夢想。

反高鐵大聯盟成員葉寶琳為香港社運求簽,求得70號上簽,簽文:「形影飄蕩入山林,困苦如今未出身;逢得清明佳節至,不超群處也超群」;解曰:「事 事亨通」,大快人心之餘,我們也得細察文本的寓意。這首“詩”開頭“形影飄蕩”,頗有魏晉風度,結尾又類狂禪之詩“不風流處也風流”,但寫的卻非超脫之 想,反而像在勉勵社運諸子善用遊擊戰術、回歸社區基層的本源、毋忘困苦出身,在貌似逆境中堅忍精進。清明乃追思念遠之日,當整個社會都意識到那些過去和遠 離了我們的價值觀的珍貴之時,也就是社運價值被重新認識和珍重之時。

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本來我也甚為不屑每年政府派高官權貴妄去“代表”香港求籤的行為,因為香港的命運據說掌握在香港人手上,我們的訴 求卻為這些求籤者所罔顧罔聞。但諷刺的是,鬼神也不如人願,一直不行方便與這些急欲借預言來粉飾太平的人,去年直言“眼前鬼卒皆為妖”、“秦王徒把長城 築”,皆一語中的。今年劉皇發所得中簽“睽別家園歲月多 不知家內若如何 昨宵一夢真端的 今日人傳信不訛”,解曰:“先難後易 凡事可許”,貌似好簽。但看簽文,一個離家甚遠的遊子、作了一個不知是吉是凶的夢、只能靠傳信人來告知自己家園的消息(簽文中也沒有寫出吉凶),那是非常 可悲的境地,讓我想起戰亂中的杜甫“有弟皆分散,無家問死生”之慘。再看“家園”之隱喻,豈不是指香港這個遊子已經日益摒棄遺忘的根源價值——比如說菜園 村所代表的家園觀念,當遊子坐上高速離家的高鐵,家園就只剩餘是飄渺一夢、甚至蕩然無存。

政府不能問,蒼生就只能詰問鬼神;人世無道,鬼神亦有言。言者或無心,聽者堪足戒也。在傳統中預言向來扮演的,其實都是警示的角色,如果預言就如政府相信解簽人所說那樣只有吉祥之兆,我們要預言何用?

(原刊明報世紀版)